海南橡膠積極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打造和推廣橡膠智慧收購平臺
大數據為產業發展裝上“智慧芯”
■ 海南農墾報記者 林倩 通訊員 宋玉瑤
6月4日,已經割了10年橡膠的海南橡膠龍江分公司雄英隊膠工吳祖美,騎著摩托車載著幾桶橡膠水來到附近的收膠站,打開手機上的“橡膠智慧收購平臺”APP,輸入手機號和密碼登錄后,看到自己當天的產量和收入,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以前割膠的收入都是現金結算,揣在口袋心里總不踏實。”吳祖美拍了拍上衣的口袋告訴記者,山路顛簸,錢不容易兜住,幾乎每個膠工都在路上丟過錢。
轉變發生在2019年。海南橡膠堅持科技自立自強,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自主研發橡膠智慧收購平臺,并以“科技+金融”為支撐,先后開展橡膠“保險+期貨”服務、橡膠價格收入保險服務及“場外期權”業務,通過龍頭企業的產業帶動輻射平臺,統籌運作,構建天然橡膠產業大數據。該平臺不僅在收膠環節實現無現金結算,還能借助大數據,管理干膠生產工作,提升產業發展質量,為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澎湃動能。
“從前我們都要拿本子記錄膠水的重量,再把記錄的臺賬錄入電腦,有時候難免會出現誤差。”位于澄邁縣金福收購站豐收收購點收膠員王承青對于使用橡膠智慧收購平臺的前后變化感受頗深,他說,推行系統后,不僅實現無現金交易,還能更方便地查詢到今天轉賬的錢數、收膠量,一目了然,就算登記本弄丟了,這些數據仍然可以在終端機上查詢到。
“將科技創新與橡膠產業相結合,是‘智慧橡膠’的核心內涵所在。”海南橡膠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南橡膠在全省推廣智慧收膠機和橡膠智慧收購平臺,著力解決收膠現場人工登記效率低、易出錯的問題,簡化流程,結算過程公開透明,讓利膠工、膠農,提高生產積極性。
受益的不只是膠工、膠農、橡膠收購站點,該平臺所形成的大數據,還可為政府部門在產業發展和扶貧政策制定方面提供數據幫助和支持。
為做好橡膠智慧收購平臺的推廣工作,海南橡膠還積極開展平臺業務推廣培訓,為廣大膠工、膠農和收膠站工作人員普及信息化收膠及橡膠收入保險業務等知識。自該平臺投入使用至今,海南橡膠已組織開展超過50場培訓。
“在開割前期,基地分公司還對收膠一體機、藍牙乳膠測試儀、藍牙電子秤顯示儀及平板電腦等相關設備進行維護和測試。”海南橡膠相關負責人說,分公司在每個收膠站點均安裝了顯示屏,實時顯示膠工當天的膠水產量信息,讓膠工更加清楚、直觀地看到當天自己的膠水產量,使收膠工作變得更加可視化,確保收膠環節能夠通過信息化手段準確、快捷地掌握產膠動態信息。
記者了解到,該平臺目前已覆蓋全省16個市縣,注冊收膠站點3200余個、膠農23萬余人,逐步成為連接政府、企業、產業扶持力量的重要樞紐,助力橡膠增產、膠工增收。此外,該平臺還成功上榜海南省農業農村廳發布的“海南省2023年度十大智慧農業應用場景”名單。
下一步,海南橡膠將繼續推廣橡膠收購智慧平臺的使用,通過信息化手段為抓好干膠生產提供可靠依據,促進天然橡膠產業可持續性發展。
來源:海南農墾報
下一篇:膠園路,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