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下地”福橙“出圈” 海南農墾企業探索柑橘產業數字化新路徑
■海南日報記者 鄧鈺
7月25日,澄邁縣福山鎮,海南橡膠紅光分公司智能標準化澄邁福橙種植基地,伴隨著螺旋槳轉動的嗡嗡聲,一臺無人機滿載生物防蟲劑緩緩升空,按照預設航線在福橙園上空來回穿梭。
“現在正是福橙膨果期,我們重點防治銹壁虱。這種蟲子是橙子的‘顏值殺手’,它們吸食橙子的汁液,破壞橙子,很容易造成‘黑皮果’。”基地管理隊長岑轉豐介紹,目前,該基地使用6臺無人機同步作業,每臺機子一天能噴施近200畝地,3天左右便可完成一輪“飛防”工作。
相對而言,若是使用傳統的人工噴施防治,需要近一個月時間。與此同時,無人機“飛防”時能夠霧化防蟲劑,均勻灑向田間橙子的葉片和莖基部,更容易吸收,基本能達到無縫隙、全覆蓋的效果,有助于田間管理。
工作人員使用無人機施肥。陳元才 攝
另一頭,工人駕駛著小型除草機,飛快地從田壟間穿梭,所過之處,一蓬蓬雜草紛紛倒地,幾分鐘內便割完一壟間雜草。正值澄邁福橙膨果期,基地里無人機、割草機、田間噴灌設施和智能化田間管理系統等“新農具”各顯神通,守護田間“橙果”。
工作人員駕駛割草機管護果園。陳元才 攝
向科技要產量,挖掘增產潛力。近年來,海南橡膠紅光分公司不斷擴大澄邁福橙種植基地面積,打造了近3000畝規模化種植基地。如何對土地進行高效管理,成為擺在企業面前的一大課題。該公司探索從過去人工施肥、澆水,轉化為水肥一體化、“一對一”精準滋潤的“自助餐”,依托農業科技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
走進海南橡膠紅光分公司智能標準化澄邁福橙種植基地,在橙子林里,氣象探測儀等數據收集智能化設備以及水肥一體化管網遍布林間。
“我自己就能控制上千畝農田的灌溉和施肥,方便得很。”岑轉豐介紹,所有果樹的根部都預置了滴灌帶,并匯集成幾大區域,通過“網格化”的管理方式可隨時對不同的地塊“一對一”供水供肥,形成了一張緊密的灌溉網。
說話間,岑轉豐在手機上輕輕一點,按下自動噴灌程式的啟動鍵,福橙園自動節水噴灌裝備同步啟動。通過數字化管理,福橙的種植實現了“控水減肥”。
手機上各類管理系統“一鍵”到位。陳元才 攝
近年來,海南橡膠紅光分公司在建設連片的規模化澄邁福橙基地過程中,堅持以數字賦能,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與農機智能裝備相輔相成,摸索出耕、種、管、收可復制、可推廣的有機種植全程智能化、機械化管理模式,讓福橙實現了粗放管理到科學種植的技術跨越。
目前,3000畝基地已實現除草機械化、水肥一體化、打藥半自動化,通過打造智慧農業種植系統,讓果樹栽種在了“智網”上,確保福橙產業做大做優。
高科技“精準種植”,滿足舌尖期待,也壯大一方產業。預計今年10月下旬,澄邁福橙將陸續上市。海南橡膠紅光分公司還將與屬地政府協同發力,墾地融合,讓福橙入“云”銷售,線上“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