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能到創新,海南橡膠如何向“新”求質?
“從產能到創新,天然橡膠產業應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近日,天然橡膠產業創新聯盟(以下簡稱橡膠聯盟)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在海口舉辦。來自全國的天然橡膠上下游企業、研究機構和省內相關政府部門代表齊聚一堂,圍繞天然橡膠生物育種、天然橡膠加工創新工藝、高性能天然橡膠應用及天然橡膠綠色可持續發展等內容進行研討,為天然橡膠產業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出謀獻策。
據悉,橡膠聯盟于2023年9月在海口成立。近一年時間內,聯盟已發展為覆蓋了高校、科研單位、企業等產學研用領域的27家單位的產業研發、交流和合作平臺,統籌海南、廣東、安徽、湖南、北京、山東、吉林、上海、寧夏、浙江、廣西等多個省(區、市)的天然橡膠產業資源。
該聯盟的成立,進一步促成了橡膠產業互“鏈”,也推動了“科技+產業”的深度融合。而如何讓天然橡膠向“新”求質,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話題。
近日,天然橡膠產業創新聯盟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在海口舉辦。海南橡膠供圖
現狀:供需格局持續優化 技術資源亟待突破
近年來,全球天然橡膠市場呈現出供過于求的局面,市場價格持續低迷。然而,隨著各國對環保產業的重視和橡膠制品需求的不斷增長,天然橡膠的供需格局正在逐步優化。
據統計,2023年我國橡膠行業產量約為999.2萬噸,同比增長8.33%,橡膠需求量約為1700.58萬噸,同比增長7.37%。海南是我國第一大橡膠生產基地和重要加工基地,為此推廣良種良法技術顯得尤為重要。
去年以來,橡膠聯盟成員熱科院橡膠所、海南橡膠、沈陽三橡等10家單位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部省聯動項目“海南橡膠樹優質高產新品種選育與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及集成示范”項目,為高端制品用膠國產化提供支撐。
然而,挑戰依然存在。當前,天然橡膠產業仍面臨著橡膠樹種質資源培育緩慢、栽培品種單一、生產經營效率不高、科技創新不足、資源協調有待統籌等諸多瓶頸。
“目前我們的膠園仍缺乏規范化的管理模式,生產機械化程度較低,但生產成本高;智能割膠機性能有待提高,加工生產工藝設備也有待升級,成本有待降低。”海南橡膠相關負責人坦言,還亟需政策支持,加大在膠園地力、橡膠樹病蟲害統防統治綠色防控、農機購置和農機作業、生產機械研發和示范推廣等方面的政策補貼力度。
“我們需要改變傳統的想法,創新做法,提高橡膠種質資源的培育和割膠的質量。”中國天然橡膠協會原副會長鄭文榮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上游企業可以多點發力,規范種植、采收、加工方法等,提升產品質與量。同時,加強與下游企業的合作與聯系,推動橡膠制品行業發展,促進膠園經濟發展。
“一方面要堅持本土培育與優良種質引進并重策略,加快對高產、抗逆性強及其他優良性狀的種質培育。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橡膠林的現有空間和橡膠林下的環境,發展林下經濟,改變天然橡膠來源單一的局面,實現橡膠產業‘多條腿走路’。”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所長李積華表示。
海南大學研究員唐朝榮認為,要聚焦產學研合力攻關,抓好天然橡膠生物育種,提升橡膠樹種質資源培育及栽培技術,培育高抗病性橡膠樹品種,打造新一代橡膠草,推進高性能膠等成果轉化與應用,為推動天然橡膠行業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會議圍繞天然橡膠生物育種等內容進行研討,為天然橡膠產業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出謀獻策。杜倬荷 攝
需求:應用領域不斷拓展 市場迎來新機遇
近年來,天然橡膠以其優異的物理性能和廣泛的應用領域,在輪胎、膠帶、醫療器材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當前,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不斷拓展,天然橡膠的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寬。
“近期,歐盟理事會批準‘歐7’機動車排放標準,不僅涵蓋氮氧化物等汽車尾氣排放物,還將首次引進對剎車和輪胎磨損所產生超細顆粒物的排放限值。這對輪胎有了更高的要求,對于我們來說更是一次新的機遇。”在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技術經濟部主任朱紅看來,這對天然橡膠原料的性能也提出了新要求,這也給海南橡膠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據了解,近一年來,橡膠聯盟開展天然橡膠關鍵技術攻關,加快高性能專用天然橡膠制備技術研究。海南大學通過分析明確了非膠組分對天然橡膠性能的影響規律,為制定天然橡膠品質評價方法提供了數據支持。
同時,成功制備了天然橡膠吸波材料和耐伽馬射線天然橡膠材料,并開展環氧化天然橡膠制備技術研究,對傳統環氧化天然橡膠膠乳產品質量不穩定問題開展的工藝、配方等方面試驗。
除了交通運輸、醫療器械、?建筑減震、?工程輪胎、?新能源工業等應用領域,高性能天然橡膠的市場空間也越來越大。“我們可以利用橡膠高彈性等性能,為每個家庭打造一個‘橡膠安全屋’。”云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阮林光建議,可將高性能天然橡膠應用領域拓展至日常生活中,為每家每戶打造全套橡膠應急裝備。
海南大學教授廖建和則提出可聚焦橡膠在新興產業中的應用潛力,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天然橡膠因其優異的耐磨性和耐高溫性能,將成為電池隔膜、電線電纜等關鍵部件的重要原料;在環保領域,天然橡膠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也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會議圍繞天然橡膠生物育種等內容進行研討,為天然橡膠產業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出謀獻策。杜倬荷 攝
未來:創新驅動 綠色可持續發展呈重要趨勢
當前,在節能減排和“雙碳”背景下,天然橡膠作為一種可再生、可降解的資源,正逐漸成為綠色產業的重要代表。在綠色經濟的號召下,天然橡膠行業積極開展林業碳匯交易創新實踐,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據海南島橡膠林碳匯研究結果表明,橡膠林碳庫容量3270萬噸,年均固碳171-180萬噸/年,碳凈吸收旺盛的橡膠林,其碳匯功能達到9.92噸/公頃/年,經濟價值不可限量。“希望大家能共同探索新思路、新模式,讓每一棵橡膠樹都能活下來,人人都能享受碳匯效益。”中國天然橡膠協會秘書長王麗娟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橡膠聯盟總顧問張立群表示,橡膠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和協作。研發優質高產的橡膠樹種苗、先進的種植管理技術、高效的加工工藝及設備,不斷發揮技術、管理、生產等要素的創新驅動作用;加強產業鏈上下游間協作,提升產業協同效應,不斷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穩定。
“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人才是產業發展的主要根基和源泉。”張立群說道,無論是高校還是企業,要加強研發投入和人才培養,形成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創新人才隊伍,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和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推動本領域各類人才培養,科技成果才能得到轉化和應用。
他還認為,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化已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作為產業變革的有力支撐,數字化正在深刻改變著產業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對于推動天然橡膠產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積極擁抱數字化,通過應用物聯網、大數據、智能制造等技術手段,主動開發或合作開發數字化在橡膠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的創新應用,提高產業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動產業向現代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海南橡膠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不斷加強與聯盟成員單位的合作,加快高性能特種天然膠乳開發等重大項目的實施;提高割膠機械化、智能化水平,緩解用工荒;完善產業扶持政策,加快人才培養與引進,打造創新團隊及創新平臺建設,促進新產品研發和應用,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讓海南橡膠產業向“新”而行。
來源:南海網
上一篇:王天明率隊赴金雞嶺分公司調研
下一篇:楊宇率隊到金雞嶺分公司調研